技术中心
工作场所有害非电离辐射的认识与防护措施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按照辐射粒子能否引起传播介质的电离,我们把辐射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而非电离辐射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其只会令物质内的粒子震动,温度上升。非电离辐射包括低能量的电磁辐射。有紫外线、光线、红内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 在工作场所,对各种非电离辐射的检测是重点监测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对电磁辐射元素(包括工频电场强度、高频电磁场强度、超高频电磁场强度及微波功率密度)、紫外辐射、激光辐射等。 下面我们逐一来对这几个元素进行详细介绍。 1. 电磁辐射监测 电磁辐射只是一种电磁波。 我们常说的非电离性的电磁波是指频率在30~3000MHz的射频和微波段的电磁波,由于其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令中性分子及原子电离,故有非电离性称谓。 电磁场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自然型电磁场源与人工型电磁场源:自然型电磁场源来自于自然界,是由自然界某些自然观象所引起的。在自然型电磁场源中,以宇宙射线、雷电等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最为突出。由于自然界发生某些变化,常常在大气层中引起电荷的电离,发生电荷的蓄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火花放电,火花放电频带很宽,它可以从几千赫一直到几百兆赫,乃至更高频率。而人工型电磁场源主要包括各种工业生产设备,由于不同于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大多采用380V电,且用电设备多,负荷大,工人在长时间接触中,会受到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
l 相关安全标准标准 1) 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术语和定义: 1. 超高频辐射: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 2. 脉冲波:以脉冲调制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 3. 连续波:以连续振荡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 4. 功率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以P表示,单位为mW/cm2。 卫生要求:一个工作日内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 表1 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2) 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术语和定义 高频电磁场: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长为 卫生要求:8h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 表2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3) 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术语和定义 工频电场: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 卫生要求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3。 表3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4) 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术语和定义 1) 微波: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 2) 脉冲微波与连续微波:脉冲微波指以脉冲调制的微波。连续微波指不用脉冲调制的连续振荡的微波。 3) 固定微波辐射与非固定微波辐射:固定微波辐射是指固定天线(波束)的辐射;或运转天线的t0/T>0.1的辐射。非固定微波辐射是指运转天线的t0/T<0.1的辐射(式中t0指接触者被测位所受辐射大于或等于主波束最大平均功率密度50%的强度时的时间,T指天线运转一周时间)。 4) 肢体局部微波辐射与全身微波辐射:肢体局部微波辐射指微波设备操作过程中,仅手或脚部受辐射。全身微波辐射指除肢体局部外的其他部位,包括头、胸、腹等一处或几处受辐射。 5) 平均功率密度及日剂量:平均功率密度表示单位面积上一个工作日内的平均辐射功率。日剂量表示一日接受辐射的总能量,等于平均功率密度与受辐射时间(按照8h计算)的乘积,单位为μW·h/cm2或mW·h/cm2。 卫生要求:工作场所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4。 表4 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
l 危害的预防: 对电磁辐射防护最重要的是对电磁场辐射源进行屏蔽,其次是加大操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及加强个人防护。具体防护措施可以参考下面: 1) 场源屏蔽 利用可能的方法,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首先要寻找屏蔽辐射源,如高频感应加热介质时,电磁场的辐射源为振荡电容器组、高频变压器、感应线圈、馈线和工作电极等。又如,高频淬火的主要辐射源是高频变压器,熔炼的辐射源是感应炉,粘合塑料源是工作电极。通常振荡电路系统均在机壳内,只要接地良好,不打开机壳,发射出的场强一般很小。 屏蔽材料要选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利用金属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操作地点的电磁场强度减低。屏蔽罩应有良好的接地,以免成为二次辐射源。 微波辐射多为机器内的磁控管、调速管、导波管等因屏蔽不好或连接不严密而泄漏。因此微波设备应有良好的屏蔽装置。 2) 远距离操作 在屏蔽辐射源有困难时,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远距离操作,在场源周围设有明显标志,禁止人员靠近。根据微波发射有方向性的特点,工作地点应置于辐射强度最小的部位,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工作。 3) 个人防护 在难以采取其他措施时,短时间作业可穿戴专用的防护衣帽和眼镜。 2. 激光的危害及其防护 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眼睛,其次是皮肤。 1) 对眼睛和视觉的伤害 激光能烧伤生物组织,尤其对视网膜的灼伤最多见。因为激光束能通过眼自身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个非常小的光斑,使光能高度集中而导致灼伤。处在红外区或微波区的激光辐射可被虹膜或晶体吸收造成热损伤,导致虹膜炎和白内障。
工业激光切割机工作中会产生高能量切割激光,会能产生很大的辐射对人体造成辐射 激光对眼睛的伤害与其波长、脉冲宽度、间隙时间、光束的能量、入射角度、受照组织特性等因素有关。 眼睛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有眩光感,出现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激光辐射对视网膜的损害是无痛的,易被人们忽视。长期经常接触小剂量和漫反射激光的照射,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发现自己视力的损伤,有时有一般神经衰弱。工作后视力疲劳、眼痛等,无特异症状。激光对眼睛的意外伤害,除个别人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多数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2) 激光危害预防: 预防激光和红外线伤害主要是穿戴防护服和防护帽。严禁裸眼看强光。生产中应戴绿色玻璃防护镜,镜片中需含有氧化亚铁或其他过滤红外线的有效成分。 l 激光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术语和定义: 1) 激光:波长为200nm~ 2) 照射量:受照面积上光能的面密度,单位为J/cm2。 3) 辐照度:单位面积照射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cm2 4) 校正因子(CA和CB):激光生物学作用是波长的函数,为评判等价效应而引进的数学因子。CA和CB分别为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校正因子。 卫生要求:8h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 表5 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
8h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6) 表6 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
波长(λ)与校正因子的关系为:波长400nm~700nm,CA=1;波长700nm~1050nm,CA=100.002(λ-700);波长1050nm~1400nm,CA=5;波长400nm~550nm,CB=1;波长550nm~700nm,CB=100.015(λ-550) 3.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及防护
电焊会产生大量高强度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引起血管扩张,出现红斑,过量照射可产生弥漫性红斑,并可形成小水泡和水肿,长期照射可使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和老化。紫外线与煤焦油、沥青、石蜡等同时作用皮肤时,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紫外线照射眼睛时,可引起急性角膜炎,常因电弧光如电焊引起,故称为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过量照射所引起的急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发生于电焊、气焊、氧焰切割、电弧炼钢,以及使用弧光、水银灯、紫外灯的作业,其中以电焊工最多见。一般在受照后6~8小时发病,最短30分钟,最长24小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病。轻症仅有双眼异物感和轻度不适,重症者眼部有灼痛或刺痛,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及视力减退,眼睑痉挛、结膜充血、水肿、有粘液样分泌物,角膜上有点状脱落。若及时处理,一般在l~2日即可痊愈。 电光性眼炎可使用潘妥卡因、地卡因等眼药水有镇痛止疼作用,用人奶、牛奶滴眼也有明显效果。急性期应卧床闭目休息,或遮盖眼罩,以减少光线对眼的刺激。 l 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术语和定义 紫外辐射:又称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 卫生要求:8h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7。 表7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l 预防 预防紫外线的危害应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电焊工及其助手必须配戴专用的防护面罩或眼镜及适宜的防护手套,不得有裸露的皮肤。电焊工操作时应使用移动屏幕围住作业区,以免其他工种的人员受到紫外线照射。电焊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应采用局部排风措施加以排除。此外,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资料整理:广州极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极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环境质量检测专家,为您提供多种PM2.5(大气细颗粒物)检测仪、空气负离子检测仪、矿石负离子检测仪、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甲醛检测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核辐射检测仪、放射线污染检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电磁辐射检测仪、远红外放射率检测仪、水污染检测仪、土壤污染检测仪以及相关检测服务等。 德国安诺尼(Aaronia AG)-极具优势的EMF/EMC电磁兼容测试、信号测试系统、电磁辐射检测专家,专业生产各类领先的专业型电磁辐射分析/检测仪、频谱分析仪、无线信号测试天线及配套系统。 德国安诺尼(Aaronia AG)中国总代理:广州极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396号顺景大厦 电话、传真:020-34898196、34709296 更多问题,欢迎您的咨询! |